谚语94
官房漏,官马瘦,官堂屋鸡屎臭。
官府不打送礼的。
官府是把剃头刀,剃了头道又二道。
官府是豺狼。
官府悠悠,种生芋头。
官府坐堂,差役帮忙。
官高必险,势大必倾。
官高必险,树大招风。
官高脾气长。(官高脾气大)。
官高职大,不压乡里;山高万丈,不把日欺。
官官相护,公事相顾。
官官相护,利害相连。
官官相怜,大人把小人怪。
官官相卫,冤家相报。
官好见,狗难见。
官好见,衙役难搪。
官湖涂,神灵验。
官护官,吏护吏。
官宦自有官宦贵,僧家也有僧家尊。
官家不知饿难受,穷人不知饱滋味。
官家的老子没人哭,打破铜锣有箱主。
官家十条路,九条路民不知。
官家想一想,银子一千两。
官家争权,百姓遭殃。
官禁私不禁。
官久则富。
官久自富,疯老自死。
官看三日吏,吏看三日官。(新到官员和僚属之间要互相观察一段时间,彼此摸清对方底细之后,才敢放心行事。 )
官口莫保人,私下莫保债。
官廉吏不廉。
官粮办,便无饭。
官路无人行,私酒多人吃。
官能屈民,父能屈子。
官娘子死了满街白,官死了没人抬。
官怒了打衙役,衙役怒了官打。
官怕大计吏怕考,光棍最怕皮锤岛。(山东方言里的“皮锤”是用拳头打人时对拳头的称呼。适用场景:不使用任何器械仅用拳头打击对方,俗称“动皮锤”。不适用场景:握起拳头不能说成“握起皮锤”。)
官凭文书,民凭信约。
官凭印,虎凭山,婆娘凭的男子汉。
官欺民诉狗打架。
官前不保人,私下不保账。
官钱无价,佛米无粮。(佛米:湖南省观音山上特产当地人吃这种米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。佛米是碳化的大米,不能当成粮食。)
官清不在纱帽上,人好不在衣衫上。
官清民自安,法正天心顺。
官清司吏瘦,神灵庙祝肥。
官清私暗。
官清衙役瘦,神灵庙主肥。
官情薄如纸,心事乱如麻。
官情短,私情长。
官情如纸薄。
官人见钱,如蝇子见血。
官如河水流,绅衿石头在。(绅衿石头在:乡绅和官僚与皇权之间 ,既有服从与统治之间的关系 ,又具有相互依赖和利用的关系。离开了乡绅和官僚的支持权的统治就很难长久地维持。)
官身不自如。
官省则事省,事省则民清;官烦则事烦,事烦则民浊。
官事随时变。
官事头,钱粮尾。
官司输,嘴不输。
官司头,漕司脚。
官司越打越胆大,江河越过越害怕。
官途无定,食路有方。
官土砌官墙。
官威不如衙役威,衙役不威官就低。
官威贼忌。
官为官,丐儿为伙伴。
官惟贤,赏惟功。
官屋漏,官马瘦,官客来到门前凑。
官无不贪,吏无不苟。
官无大小,要钱一般。
官无悔笔,罪不重科。
官无三日急,到有七日宽。
官无三日紧。
官无中人,不如归田。
官向官,吏向吏,牢头向着把门的。
官向官,民向民,当庄不向外乡人。
官向官,民向民,道士和尚向他一行人。
官向官,民向民,关老爷向的蒲州人。
官向官,民向民,光脚丫子向穷人。
官向官,民向民,和尚向的是出家人。
官小做不得,马瘦骑不得。
官盐不当私盐卖。
官盐成了私盐。
官要民死,民不得不死。
官要起,问三李。(明代李蕃,李恒茂,李鲁生为魏忠贤心腹,魏党排挤忠良,把持朝政。)
官油壮捻子。
官有大小,吏无尊卑。
官有官运。
官有十条路,民有九不知。
官有正条,民有私约。
官与民不同乐。
官员好见,衙役难缠。
官员岂好见,衙役更难缠。
官则为官,吏则为吏。
官债由人限,私债由人办。
官找官,民找民,光棍找的游闲人。
官中无人,不如归田。
官字两张口,你晓得往哪边走。
官走衙门在,老爷走了有太太。
官尊者忧深,禄重者责大。
冠生园的包子,有愿买的,就有愿卖的。
冠至敝不可弃之于足,履虽新不可加之于首。(履虽鲜不加于枕,冠虽敝不以苴履”意思是:鞋即使新也不放在枕头上,帽子即使破也不用来垫鞋,说明万物各有它的性质用途,不应以它的新旧来改变它的性质用途而胡乱安置。比喻贵贱不可倒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