谚语118
行贤而去自贤之行,安往而不爱哉;行贤而去自贤之心,焉往而不美。(做了贤德之事,而再去掉自以为贤德的心思和行为,那么到哪里去而不受喜爱和赞美呢?)
树之难而去之易也。(栽树栽种起来很难而拔除却很容易。惠子是用栽树“树之难而去之易也”作比,提醒陈轸要和左右处好关系,否则虽然他想在魏王面前自树形象,架不住左右拆台架秧子。)
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(圣人看到细微之处就可推知事物的发生,见到事情的开头就可以知道结局,所以(箕子)看到(商纣)用象牙筷子而害怕,知道天下难以满足(他的)欲望。)
巧诈不如拙诚。(巧妙的诈伪不如朴拙的诚实。)
常酒者,天子失天下,匹夫失其身。(经常饮酒的人,如是天子会失去天下,如是百姓会丢掉性命。)
志之难也,不在胜人,在自胜也。(人的意志的难点,不在于胜过别人,而在于能战胜自己。)
知者不以言谈教,而慧者不以藏书箧。(知:同“智”。书箧:书箱。有才智的人不用空言说教,聪慧的人不用藏书的箱子。也就是说,有智慧的人会因时因事而做出判断和决定,不会死搬教条。)
尔以玉为宝,我以不受子玉为宝。(尔:你。你把玉当作宝贝,我把不接受你的玉(这种品行)当作宝贝。表明子罕不看重物质的东西,更看重个人品德的修养。)
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。(箕子看到纣王用象牙筷子因此预知国家将要面临灾祸。说明了见微知著的道理。用象牙筷子事不算大,但它会引起连锁反应:象牙筷子不能配陶器,不能夹粗劣的食物,用象牙筷子的人不能穿粗布衣裳,不能住在茅屋底下……奢靡之风日盛,亡国也就不远了。)
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。(作:产生,兴起。世上困难的事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,世上大的事情是从细小的时候发展起来的。)
有形之类,大必起于小;行久之物,族必起于少。(族:众多。有形状一类的东西,大的一定是从小的发展起来的;流行长久的东西,众多一定是从少量发展起来的。)
善建不拔,善抱不脱。(善于建树就不容易拔除,善于抱持就不容易脱离。)
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,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,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。(有智谋的人节省他的钱财就可家庭富足,圣人爱护珍藏他的心神就可精力旺盛,君主慎重让他的兵卒出战百姓就会增多。)
祸难生于邪心,邪心诱于可欲。(可欲:足可引起欲念的事物。祸患危难产生于邪心的萌动,邪心则是受到引起欲念事物的诱惑而产生的。)
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,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,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。(收藏珍贵的器物却多次搬移它们,则会增多损伤的机会;烹饪小鱼却屡屡翻动它们,则会破坏皮泽;治理大的国家却不断变更法度,则百姓会因此而受苦。)
知治人者其思虑静,知事天者其孔窍虚。(知道怎么统治人的人,他的思虑是安静的;知道怎么顺应天的人,他的孔窍是虚空的。)
视强则目不明,听甚则耳不聪,思虑过度则智识乱。(看东西逞强那么眼睛就发花,听声音过头那么耳朵会聋,思虑过度那么智力识见就昏乱。)
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,其质不美也。(物品要等待装饰以后才流行的,它们的质地肯定不好。)
家有常业,虽饥不饿。国有常法,虽危不亡。(家里有恒常的产业,即使遭遇饥荒也不会挨饿;国家有恒定的法律,即使遇到危机也不会灭亡。)
明法者强,慢法者弱。(明确法度的国家,国家强;怠慢法度的国家,国家弱。法令行则国治,法令弛则国乱。)
小忠,大忠之贼也。若使小忠主法,则必将赦罪以相爱,是与下安矣,然而妨害于治民者也。(小忠心,是大忠心的祸害。如果用惯尽小忠心的人执掌法度,就一定将会出现赦免罪犯以讨人欢心的行为,这样的话对下面的人相安无事,然而会妨害统治者的利益。)
小知不可使谋事,小忠不可使主法。(耍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谋划大事,尽小忠心的人不可让他执掌法度。)
相爱者比周而相誉,相憎者朋党而相非。(彼此喜欢的人聚合起来而相互吹捧,彼此憎恶的人结为朋党而相互诽谤。)
舆人成舆,则欲人之富贵;匠人成棺,则欲人之夭死也。(造车的人造成车,就希望人都富贵;木匠造成棺材,就希望人早死。)
凡人之大体,取舍同者则相是也,取舍异者则相非也。(就人的多数情况来说,价值取向相同的人就相互肯定,价值取向不同的人就相互排斥。)
夫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(事情因为私密而成功,通过说话泄露而失败。)
与死人同病者,不可生也;与亡国同事者,不可存也。(与死人患相同疾病的人,不可能活下去;与灭亡国家有相同弊端的,不可能存在下去。)
智术之士,必远见而明察,不明察不能烛私;能法之士,必强毅而劲直,不劲直不能矫奸。(有智谋的人,一定有深远的见识并且明察秋毫,做不到观察入微就不能对隐密之私一目了然;善于执行法令的人,一定坚定有毅力并且刚强正直,不刚强正直就不能抑制奸邪。)
越王好勇,而民多轻死;楚灵王好细腰,而国中多饿人。(越王(勾践)崇尚勇武,则百姓大多看轻死亡;楚灵王崇尚细腰,则国都中多有饥饿之人。形容上行下效,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)
路不常走草成窝,坐立不直背变驼。
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。
路不行不到,事不为不成。
路不走不熟,艺不学不会。
路出嘴边。(指路在口边,亦比喻生活出路是可以找到的。)
路从口中找。
路从走开始,快从会开始。
路当险处难回避,事出有因,到头来不自由。
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。
路见不平,也有向灯向火。 (遇到问题,评判是非时,人总是带有主观倾向性。)
路上说话,草里有人。
路上行人是口碑。
路是人开,树靠人栽。
路虽近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
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
路有千条,理只一条。
路在脚下。
路直有人走,人直有人交。
路走三熟。
鹭鸶腿上割股肉。(夺泥燕口,削铁针头,刮金佛面细搜求,无中觅有。鹌鹑嗉里寻豌豆,鹭鸶腿上劈精肉,蚊子腹内刳脂油,亏老先生下手!形容贪得无厌。)
驴唇不对马嘴。
驴的朝东,马的朝西。(比喻各奔东西。也形容彼此情绪对立,关系不和谐。道不同而不相为谋。)
驴肚子屙不出马粪来。(乌鸦叫不出凤凰的声,秃鹰跳不出孔雀的舞。)
驴儿是个鬼,天阴不喝水。
驴非驴,马非马。(不是驴也不是马。比喻不伦不类,什么也不像。)
驴老牙长,马老牙黄。
驴马不同途。比喻各有各的用途
驴马不同槽,猫鼠不同道。(猫鼠不同眠,虎鹿不同行。两个生活环境不一样的人就不要挤在一起生活。)
驴年马月猪百天(上膘)。
驴骑后,马骑前,骡子在正中间。 (毛驴背上靠前的位置有一块凸起,要骑在毛驴背上靠后的位置才稳当;马在奔跑的时候非常颠簸,容易把人给颠下去,骑在马背靠前的位置就能够避免这种情况;而骡子性格温和、跑起来也不算快,骑在骡子背中间刚刚好。)
驴事未了,马事又发。 (人事多。)
驴子驮重不驮轻。 ( 生就那贱东西货,斥责某人人品下贱。毛狗驴子三条筋,驮重不驮轻——不聪明,下贱;毛狗驴子笨,毛狗驴子精,毛狗驴子驮重不驮轻。)
驴儿不喝水,不能强抬头。(不能强迫别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,毕竟他不愿意,即使做也是不甘心的。牛不喝水强按头。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