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恕:推己及人,即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"。子贡问道:“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?”孔子说.“大概是‘恕’吧!自己不想要的,不要施加给别人。”
唯酒无量,不及乱。 (许多事情都有个准则 、尺度)只有喝酒没有准则 ,没有限度。(一个人酒量有大有小)但不要达到乱(醉)的程度。
子曰:“过犹不及。”孔子(在回答弟子子贡的疑问时)说:“(做事情)过了头和达不到都不好。”
子曰:“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” 孔子(在回答弟子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时)说:“扪心自问,没有什么觉得惭愧的,又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?”
子夏曰: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”(孔子的弟子)子夏(在与孔子另一弟子司马牛谈话时)说:“四海之内的人,都是兄弟啊!”
(子)曰:“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 (孔子的弟子子贡问食、兵、信三项哪项主要时,孔子)回答说:“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,假如人民对于当政者失去信心,这个国家便站不起来了。”
子曰:“居之无倦,行之以忠。” 孔子(在回答弟子子张问政时)说:“在位的时刻不要疲倦怠惰,执行政令时要保持忠心。”
子曰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”孔子说:“一个有道德的君子,成全别人的好事,不促成别人的坏事。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小人,则与此相反。”
孔子对曰:“政者,正也。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”(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)孔子答道:“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。您自身带头端正,谁还敢不端正呢?”
曾子曰:“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” (孔子的弟子)曾子说:“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,用朋友来帮助自身提高仁德。”
子曰:“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。” 孔子说:“(一个当政者,应该)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带头,不计较人家的小过,提拔优秀人才。”
子曰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” 孔子说:“名义位置不当,说话就不顺理;说话不顺理成章,事情就办不成”
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孔子说:“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,即使不颁布命令,事情也行得通。假如行为不正当,纵然三令五申,百姓也不会信从你。”
子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”孔子说:“不要贪图快,不要贪小利。(有时,你不踏实工作)只图快捷,反而达不到目标;贪图小利,办不成大事。”
(子)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 (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能够称之为“士”时,孔子)回答说:“言语必须信实,行为必须坚决”
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 孔子说:“君子用自身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不正确意见,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处,却不肯随声附和。小人只是盲从附和,却不肯示意自身的不一样意见。”
子曰:“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” 孔子说:“君子安详舒泰,却不骄傲凌人;小人骄傲凌人,却不安详舒泰。”
(子)曰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能够为成人矣 (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什么是圆满无缺的人时,孔子)回答:“看见利益最先想想该不该得,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,经历长久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,也就能够说是个圆满无缺的人。”
子曰: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” 孔子说:“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、做得少的事为耻。”
子曰:“修己以敬修己,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” 孔子(在回答弟子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时)说:“(提高自身的素质)修养自身,来严肃地对待工作修养自身,使上层人得到安乐修养自身,使下层百姓得到安乐”
子曰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 孔子说:“一个有志向愿干一番事业、素质高的人,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,却只有勇于牺牲自身来保全仁德。”
子曰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 孔子说:“一个工匠要做好自身的工作,必须要先使他的工具精良。”
子曰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孔子说:“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的思虑,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