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曰:“孝子之至,莫大乎尊亲;尊亲之至,莫大乎以天下养。” 孟子说:“孝子孝的极点,没有超过尊敬他的父母的;尊敬父母的极点,没有超过拿天下来奉养父母的。”
孟子曰:“生亦我所欲也,义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 孟子说:“生命是我喜欢的,义也是我喜欢的。如果两者不能都要的话,我可以牺牲生命而选取义。”
(孟子)曰:“心之官则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也。” (孟子)说:“大脑这个器官的职能在于思考,能思考便能得到事物的真谛,不思考便得不到。”
孟子曰:“羿之教人射,必志于彀,学者亦必志于彀;大匠诲人必以规矩,学者亦必以规矩。” 孟子说:“有一个叫羿的人,教人射箭时,一定拉满弓;学习的人一定要努力拉满弓。有名的木工教导人时,一定要依照规矩,学习的人也一定要依照规矩。”
孟子曰: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 孟子说:“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,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,使他的筋骨劳累,使他经受饥饿之苦,以致肌肤消瘦,使他受贫困之苦,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。这样,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,坚韧他的性情,增加他的能力(方能完成大任)。”
孟子曰:“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,是求有益于得也,求在我者也。” 孟子说:“做一项事情,你要探求,便能得到;放弃,便会失掉。这是有益于收获的探求,因为所探求的对象是在我本身之内(即强调发挥善性,注重修养)。”
孟子曰:“万物皆备于我矣。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。强恕而行,求仁莫近焉。” 孟子说:“一切我都具备了。我反躬自问,自己是忠诚踏实的,这就是最大的快乐。不懈地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,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了。”
孟子曰:“人不可以无耻,无耻之耻,无耻矣。” 孟子说:“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。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,是最无耻的。”
(孟子)曰:“古之人,得志,泽加于民;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 (孟子)说:“古代的人,得意时,恩泽加于百姓;不得意时,修养个人品德,以此向世人表现。穷困时自己修养成高贵品质,得意时便把一些善事给予天下之人。”
孟子曰:“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,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。善政,民畏之;善教,民爱之。善政得民财,善教得民心。” 孟子说:“仁德的言语赶不上仁德的音乐入人心之深,良好的政治赶不上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。良好的政治,百姓怕它;良好的教育,百姓爱它。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,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。”
孟子曰:“无为其所不为,无欲其所不欲,如此而已矣。” 孟子说:“不干我所不干的事,不要我所不要之物。这样就行了。”
孟子曰:“君子有三乐,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” 孟子说:“君子有三种乐趣,父母都健康,兄弟没灾患,是第一种乐趣;抬头无愧于天,低头无愧于人,是第二种乐趣;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对他们进行教育,是第三种乐趣。”
孟子曰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” 孟子说:“孔子登上了东山,便觉得鲁国小了;上了泰山,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。”
孟子曰: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”孟子说:“君子亲爱亲人,因而仁爱百姓;仁爱百姓,因而爱惜万物。”
孟子曰:“不信仁贤,则国空虚;无礼义,则上下乱;无政事,则财用不足。”孟子说:“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,那国家就会空虚;没有礼义,上下的关系就会混乱;没有好的政治,国家的用度就会不够。”
孟子曰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 孟子说:“百姓最为重要,国家为次,君主最轻。”
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 有一位文雅的君子,修养自己的道德,好像做一件精美的骨器、精良的玉器一样(认真地加工、制作方能成功)。
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;兄弟既翕,和乐且湛。妻子儿女感情深厚,好比是鼓瑟和弹琴。一家兄弟团结和睦,融洽无间快乐无比。
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相彼鸟矣,犹求女声;矧伊人矣,不求友生? 鸟儿嘤嘤在叫,想找到同类相和。看那只小鸟都寻找自己的朋友,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找到知心的朋友呢?
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 别的山上的石头(有它的特殊之处),可当砺石雕琢我们这里的美玉。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,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。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。乐彼之园,爰有树楦,其下维择。他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鱼在于渚,或潜在渊。乐彼之园,爰有树楦,其下维穀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皋,沼泽地。渚:水中小洲,此处当指水滩。幽幽沼泽仙鹤鸣,声传四野真亮清。深深渊潭游鱼潜,有时浮到水滩边停。在那园中真快乐,楦树高高有浓荫,下面恶木叶凋零。他方山上有佳石,可以用来磨玉英。幽幽沼泽仙鹤叫,声传天边很响亮。浅浅水滩游鱼浮,有时潜入渊潭嬉。在那园中真快乐,檀树高高枝叶密,下面楮树矮又细。他方山上有佳石,可以用来琢玉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