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“君以民存,亦以民亡。” 孔子说:“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,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。”
子曰:“言有物而行有格也,是以生则不可夺志,死则不可夺名。”孔子说:“说话实实在在,行为循规蹈矩,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,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。”
(子曰:)“言必先信,行必中正。” (孔子说:)“说话必须首先体现信,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。”
(子曰:)“不宝金玉,而忠信以为宝。” (孔子说:)“不以金玉为宝物,而是以忠信为宝物。”
(子曰:)“身可危也,而志不可夺也。”(孔子说:)“(一个人的)身体可能出现危险,但他的意志却不可改变。”
(子曰:)“内称不辟亲,外举不辟怨。”(孔子说:)“推举人才时对内不避自己的亲属,对外不避曾经怨恨过自己的人。”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大学的原理,在于使人发扬光明的德性,在于亲近百姓,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。
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 事物有根本有枝叶,办事有开始有结束。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,这就能接近道(自然规律)了。
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 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后,才能获得知识;获得知识后,意志才能真诚;意志真诚后,心思才能端正;心思端正后,才能修善品性;品性修善后,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;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,才能治理好国家;治理好国家以后,才能使天下太平。
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,故君子必诚其意。财富能装饰房屋,道德能修养品性。胸襟宽广,体态自然安详,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。
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。 君子尊重贤明的人,亲爱他的族人;小人以得到利为快乐,整日为得利奔走。
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如果能够一天革新,就应做到每天都革新,革新了还要再革新。
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谓民之父母。 (一个当政者)应该喜欢民众所喜欢的,应该憎恶民众所憎恶的,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(官)。
德者,本也;财者,末也。 道德是根本,财富只是枝节。
生财有大道。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发财致富有一定的道理。生财的人要多,耗财的人要少,谋财的人要勤奋,用财的人要节俭。这样,国家的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。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像天体那样不断刚健地运行一样,君子一直奋发图强,永不休止。
知进而不知退,知存而不知亡,知得而不知丧,其唯圣人乎?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?知道进却不知道退,知道存却不知道亡,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,(一心打如意算盘的人)能称得上圣人吗?(这种人不能称为圣人)知道前进和后退、生存和灭亡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的人,能称得上圣人吗?(这种人可称作圣人)
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像大地敞开广阔的胸怀一样,君子把一切可以接纳、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。
积善之家,必有馀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馀殃。 积累善行的人家,一定会有很多善的报应;积累不善(恶行)的人家,一定会有许多恶的报应。
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君子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,发现错误急速改正。
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事物发展走到尽头就要变化,变化以后就能通达,通达以后便能(使你的事业)长久。
善不积,不足以成名;恶不积,不足以灭身。如果不积累下善事,便不会落下好名声;如果不积累下恶事,便不致于丧失生命。
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 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,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,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。所以,就能使本人身体安宁,国家也得以保全了。
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小而任重,鲜不及矣。(如果一个人)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,智慧很少却谋虑很大,力量很小却担负很重的任务,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了。